什么是"三九贴"?
“三九贴”是一种“穴位贴药”疗法,即在“三九”天里每“九”的第一天,将配制好的中药碾磨成粉末,制成膏药,分别贴在人体的不同穴位上,经几个小时取下,达到增强抵抗力、防病治病的效果。
“三九”既为二十四节气“冬至”后的三个九天,在节令上为“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三九敷贴”指在每年“三九天”用中药外敷特定的穴位,已达到祛除和预防疾病的一种中医传统外治疗法。冬季用药物敷贴穴位不仅能巩固夏日“冬病夏治”敷贴的效果,还能控制疾病的发作,达到冬夏皆治,使患者获得更理想的疗效。
“三九贴”是天灸疗法中的一种。天灸则是中医传统灸法中非火热灸的一种,又名为自灸、冷灸,也称“药物发泡”或“敷贴发泡”。该法选用某些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敷贴于人体的穴位,利用药物的刺激作用,引起穴位局部皮肤的充血,甚至起泡,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最早文字记载在南北朝(公元420~589年间),早在北宋年间,民间就广泛应用,涉及内、外、妇、儿各领域。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清初张璐《张氏医通》均较为系统介绍用天灸疗法治疗疾病。
三九三伏阴阳并调
《黄帝内经》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病冬治,冬病夏治”的说法。三九贴是根据“秋冬养阴,夏病冬治”的原理来治病和保健的,而夏天的三伏贴则是根据“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的原理来治病和保健。两者治疗机制和方法大致相同,差异在于药物的配置和时间的差异。每年冬天进行“三九贴”来加强和巩固三伏贴疗效,是对“三伏贴”的有效延续和补充。“三九贴”与“三伏贴”相配合,阴阳并调,“夏养三伏、冬补三九”,通过这种穴位贴药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其疗效相得益彰。
“三九贴”的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等;
2、运动系统疾病:关节痛、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
3、消化系统:胃痛、胃胀、慢性结肠炎、虚寒腹泻、消化性溃疡等;
4、妇产科疾病:痛经、带下量多、月经不调、产后头疼、坐月伤风等;
5、小儿疾病:体虚易感、哮喘、支气管炎、消化不良、腹泻等;
6、治未病: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等亚健康的调理。
“三九贴”的禁忌症
1、艾灸或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瘢痕体质者;
4、发热患者、咳黄脓痰、咯血患者;
5、经医师诊断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三九贴”的慎用人群
1、孕妇;
2、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3、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4、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5、2岁以下婴幼儿,因无法确知孩子反应,必须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哭闹情况。
“三九贴”治疗安排:
我院2017-2018年“三九贴”治疗的各项准备工作正有序进行,将于以下时间开展:
一九贴:2017年12月22日至2017年12月30日
二九贴:2017年12月31日至2018年1月8日
三九贴:2018年1月9日至2018年1月17日
加强贴:2018年1月18至2018年1月27日
若因特殊情况,入九当天未贴敷,九期前后十天贴敷亦可。
“三九贴”注意事项
1、贴敷时间以个人皮肤的感觉和接受程度为观察指标,避免灼伤,成人一般贴药时间可2—4小时为宜,儿童一般30分钟—2小时为宜。
2、贴敷后注意观察局部有无皮肤充血、痒、刺痛、水泡等现象,如有以上现象为贴敷治疗的正常表现,请各位家长不必惊慌,做好局部皮肤消毒护理即可,可以涂万花油以减缓剌激。如出现水疱,应保护刨面避免抓感染,可前往医院处理或擦烫伤药膏。
3、敷贴期间密切观察皮肤反应,尤其平素有过敏者或敏感性体质者,如皮肤充血明显即可揭掉,以免刺激剧烈。出现皮肤过敏可搽过敏药膏。
4、贴敷期间忌食生冷、辛燥、辛辣之品,戒食易化脓如牛、羊、狗肉、烧鸡、烧鸭、烧鹅、花生、芋头及煎炸,并戒食易致敏鱼、虾等食物,忌烟酒。
5、贴药后应注意休息尽量保持每晚7—8小时睡眠,以提高药效,注意保暖慎伤风寒。药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淋浴后用毛巾轻轻吸干穴位上的水。
咨询及就诊地点
1、大理州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
咨询电话:3035598 13508825806(王医生)
2、大理州中医医院推拿科一楼门诊和六楼住院部
咨询电话: 3035593
3、大理州中医医院针灸一科一门诊和三门诊
咨询电话:3035584 13577268680(王医生)
4、大理州中医医院针灸二科住院部
咨询电话:3035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