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养肝饮

来源: 大理州中医医院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 2018-03-05 点击数: 0

   雨水调脾饮,白州名医段萍主任医师方,由山药、大枣、麦冬、菊花、枸杞、茯苓、淡竹叶等组成,功效养肝血、健脾气,适合于各种体质人群在春季的保健,无特殊禁忌。

  时间:2018年3月5日 下午14:00

  地点:门诊住院楼1楼西大厅导医台

  惊蛰养生  

  起居顺应天时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这一经典论述涵盖了惊蛰养生在起居方面的事宜:顺应天时,舒畅身心,养护生机。 

  “春捂”御“倒春寒”

  俗话说:“三月的天,娃娃的脸”。惊蛰节气处于乍暖还寒之际,是全年气温回升较快的节气,日照时数明显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气温波动较大,同时早晚温差也大,温暖时“东风好作阳和使”,料峭时“春寒勒住花梢”,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倒春寒”。乍暖还寒最应保暖,应根据天气变化,适时、适度增减衣物,适当“春捂”。对于老年人和其他抵抗能力较弱的人群,须谨防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预防传染疾病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麻疹、水痘、流感、流脑等传染性疾病易于流行。应注意科学的饮食和起居,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以减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尽量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区域长期逗留。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养生以肝为先

  肝与四时之春相应,春季养生重点在于养肝护肝。中医认为肝属木,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调情志,养肝血是养肝护肝的重点。保持心胸开阔,情绪乐观,以使肝气顺达,气血调畅,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惊蛰时节饮食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平和。此时可以多食用一些性味甘平的食物,如大枣、山药等;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如菠菜、芹菜、莴笋、香椿、茼蒿等。饮食少酸涩、油腻、辛辣、刺激,忌酒及伤肝食物,如腌、熏的食物,被黄曲霉素污染的食品等。

  润泽缓解“春燥”

  惊蛰时节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很有限,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皮肤干燥,此乃“春燥”。此时应及时补充人体水分,多饮水,食用多汁水果和一些生津润燥的食物,如甘蔗、莲藕、银耳等。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因梨性寒味甘,有清热养阴、利咽生津、润肺止咳的功效,且富含果酸、铁质、维生素等,特别适合这一季节食用。但对于素体脾胃虚寒的人,也不可过量食用。

  运动舒筋活络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正是万物萌生,草长花开的好时光,也是开展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黄金季节。锻炼前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运动时也要注意时间和强度,调节好自身节奏,循序渐进,科学运动。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均是很好的活动方式,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和抗病能力。气候适宜的日子,远足踏青,亲近自然,更是有益身心。

  防范蛇虫出没

  惊蛰这一天正是万虫苏醒的时候。“平地一声雷”,唤醒冬眠中的蛇虫,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及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现代居家也应做好打扫清理工作。惊蛰过后,人们在户外活动时应加强自我保护,防范蛇虫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