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祛湿饮,云南省名中医、白州名医段萍主任医师方,由黄芪、藿香、陈皮、炒山楂、淡竹叶等组成,功效清暑热、健脾消食、利水湿而不伤正气,适合于各种体质人群在暑热天的保健,无特殊禁忌。
时间:7月7日 下午14:00
地点:门诊住院楼1楼西大厅导医台
活动方式:向广大市民朋友和患者免费供应本节气“大锅药”
小暑养生
小暑时节已入盛夏,恰逢在三伏天的初伏前后,气候异常炎热,日间外出常感热浪迫人。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其性炎热,为自然界的六气之一,若暑热太过,起居不慎,暑气亦会伤人。而且暑多挟湿,暑湿伤人除见烦热症状外,又多见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湿滞证候。暑湿偏盛是小暑时期的气候特点,此时调理养生的重点为消暑宁心,去湿健脾。
情志养生:小暑养心重点突出“静心”二字,即尽量保持心境平静,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宜有过激的情绪反应。暑热高温容易中暑,此时建议减少外出,多做些静心宁神的事情,如绘画、书法、阅读、下棋、听音乐等室内活动,可使人精神有所寄托,并能陶冶情操,起到移情养性、调神健身的作用。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这是炎热夏季调养心神的重要法则。
运动养生:小暑时期气候炎热,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机体能量消耗较大,身体营养耗损较多,特别是此时暑热较盛,人体容易出汗,稍一活动就全身湿透,人们往往感觉疲倦乏力。中医认为,汗出过多,不仅伤津,而且耗气,若再行剧烈运动, 则出汗更多,气随汗泄,暑热天气应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避免运动强度过大,出汗过多。运动锻炼宜选择早晨或傍晚相对清凉之时,项目宜选较为和缓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健步走、交谊舞、慢跑等,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建议不超过1小时,晚上9时后也不宜再进行体育锻炼,以免过度兴奋影响睡眠。
起居养生:小暑时节炎热高温,起居劳作调护不当,常常容易中暑。中医将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阳暑多因在阳光下曝晒或高热密闭环境下工作造成,而阴暑是由于夏月不恰当的乘凉、饮冷、寒邪侵袭人体肌表或内脏而发生的疾病,因在暑天受寒,故名阴暑。阴暑的症状与寒凉外感相关,常表现为神疲倦怠、发热恶寒、无汗、身重酸痛,还有因着凉导致腹泻腹痛、关节疼痛。预防阴暑首先是防寒。夏日避暑切勿过度贪凉,不要在树荫底、屋檐下、过道里乘凉时间过长,空调房间温度不宜过低,睡眠时不要让电扇或空调风口对人直吹,也不要大量饮进冷开水或冰镇饮料,以免寒邪直中。已患阴暑者可服藿香正气丸,能解暑化湿;胃肠受寒,可饮生姜红糖水温中和胃;关节冷痛可行关节热敷,适量饮用红酒、米酒以温经通络。
传统疗法 解暑祛湿
小暑期间大理州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利用经络检测仪、中医四诊仪根据个人舌脉面信息采集判定体质特点后进行个性化的三伏贴、节气艾灸、刮痧、穴位按摩、食疗等以助您解暑祛湿、未病先防。(治未病科 朱如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