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

来源: 大理州中医医院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 2013-10-24 点击数: 0

   春季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的开始,春归大地,阳气升发,冰雪消融,蛰虫苏醒。自然界生机勃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

  一、饮食养生

  1、适当辛温发散之品 

  适当食用一些辛温的食物,以扶助机体内的阳气生发。 如:香椿、豆豉、大葱、芫荽、韭菜、青蒜等。 

  ①芫荽:味甘、辛,性温。入肺、脾经,发表透疹,温中健脾。

  ②韭菜:味甘、辛,性温。入肝、胃、肾经。舒肝和胃、行气宣痹,活血散瘀,补肾助阳。

  ③青蒜:味辛,性温。醒脾气,消谷食。

  2、增加甜味食物摄入

  多吃些甜味的食物,这样能够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如莲藕、土豆、大米、小麦、黄豆、薏苡仁、大枣等。

  ①大枣,性味平和,可以滋养血脉,强健脾胃,既可生吃,亦可做枣粥。

  ②土豆:马铃薯. 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肠经。健脾益气,止痛润肠。

  中医还有“辛甘化阳”的说法,即辛味与甘味搭配食用,有利于阳气的生发。

  3、减少酸味食物摄入

  春天主生,对应的脏腑是肝脏。中医认为酸味有收敛、收涩的作用,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保养,所以要少吃酸味的食物,比如醋、梅子、石榴、杏等。

  4、慎食生冷之物

  春天虽然开始转暖,但有时仍夹有寒凉之意,尤其是早春时节,故应慎食生冷之物,如冷饮、冰棍、冰淇淋、清凉饮料等,以免损伤脾胃的功能。此外,饮食中应少吃性寒食品,如:黄瓜、茭白等,以免遏制阳气的生发。

  二、精神养生

  春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疏泄,在志为怒,喜调达而恶抑郁。故春季养生,首先要戒怒。中医认为,怒伤肝。在春天人们一般比较烦燥,此时发怒更容易伤了肝气。怒则气上,怒可使肝气上逆,血随气涌,出现面红目赤、头晕头痛,甚至卒然昏倒等症状。

  所以要精神愉快,心胸开阔,情绪乐观,不可急躁恼怒。《类修要诀》有云:“戒怒暴以养其性。”怒是养生的大忌,它是情志致病的元凶,所以一定要学会戒怒。

  三、起居养生

  1.春季睡眠(夜卧早起)

  《黄帝内经》指出:“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意谓春天人们应当晚一些睡,早一点起床,以适应自然界的生发之气。起床后宜披散着头发,松开衣扣,舒展形体,在庭院中信步漫行,这样使思维、机体逐渐活跃起来。

  2.春季衣着

  春天是风气主令,虽然风邪一年四季皆有,但以春季为主。应“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

  (1)春天宜捂,衣服不可顿减。

  由于春天气候变化较大,再加之人体的皮肤胰理已经开始变得疏松,故穿着的总要求宜捂不宜冻,不宜过早地顿减衣物,宜逐渐减衣。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减脱冬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

  (2)防止风邪伤人

  春天要防止风邪伤人,不要在穿堂风的地方久坐。此风由于流速快,最易伤人。

  3.春天要注意皮肤的保养

  春点风沙比较大,皮肤容易出现干燥、脱皮的现象,应该注意护肤,除了我们日常所用的护肤品外,这里介绍一个小的窍门,可以用鸡蛋来护肤。把生的鸡蛋打了,分鸡蛋清和鸡蛋黄,用清水把颜面清洗干净,先把鸡蛋黄涂抹面部,15分钟以后擦洗干净再涂抹鸡蛋清15分钟,这样做一次以后,皮肤光洁、湿润。中医认为鸡蛋黄有滋养阴血的作用,鸡蛋清有清润的作用,对于皮肤的保养有一定的作用。

  四、运动养生

  在寒冷的冬季里,人体的新陈代谢,藏精多于化气,各脏腑器官的阳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而入春后,应加强锻炼。到空气清新之处,如公园、广场、树林、河边、山坡等地,玩球、跑步、打拳、做操,形式不拘,取己所好,尽量多活动,使春气升发有序,阳气增长有路,符合“春夏养阳”的要求。

  踏青春游是春季较好的运动方式,外出踏青赏景,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精神。特别是春天的郊野,空气清新,花红叶绿,百鸟争鸣,置身于如此优美的大自然怀抱,心情自然舒畅起来。

  春季运动注意事项:

  (1)避风:春季雾多,风沙也大,因此,锻炼时肢体裸露部分不宜过多,以防受潮受寒诱发关节疼痛,也不要在尘土随风飘飞的地方锻炼,并要学会鼻吸口呼,不要呛风。 

  (2)不宜太早:春季锻炼还要注意的是,在初春时晨炼不要太早。因为早春二月,清晨气温低,冷气袭人,易受“风邪”的侵害,轻者患伤风感冒,重者引发关节疼痛、胃痛发作等病。

  (3)运动后及时穿衣:脱穿衣服要预防感冒。如果身上出了汗,要随时擦干,不要穿着湿衣服让冷风吹,以免着凉引起疾病。

  (4)锻炼身体要全面,既要选做四肢胂展的动作,又要有背腹和胸腰部的屈伸动作。

  五、防病保健

  初春,由寒转暖,温热毒邪(致病的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因而风湿、春温、温毒、温疫等,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肺炎、麻疹、猩红热等传染病多有发生、流行,要加强预防。

  1、肝脏保健

  中医说“春应在肝”。在生活上注意不要过分劳累,以免增加肝脏负担。肝病、高血压的患者需静养。

  2、防风温

  春季气候转暖,各种致病的温热毒邪大量生长繁殖,如果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气候变化,就会感受风热毒邪而发风温病。症状:发热重,恶寒轻,口舌干燥,咽喉疼痛,皮肤干燥,舌红、苔黄,脉浮数等。 

  预防方药:玉屏风散加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野菊花等。

  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三药组成,对于卫气虚弱、体表不固、易患感冒伤风者为宜。风为春天之主气,最易侵袭人体,平时服此药,能有效地抵御风邪的侵袭,体质虚弱者,春天尤服此药。对有风热毒邪感染者加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野菊花等疏散风热毒邪之药。

  3、防“春困”

  春天,人们常感到困倦、乏力、精神不振,昏昏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原因何在呢?春困不是病,而是一种正常的季节性变化时出现的生理现象。

  春天困倦虽不是病态,但因为影响到学习和工作效率,必须设法消除。措施是:

  ①注意睡眠。俗话常说:睡好精神才好。睡眠时间不宜过短,一般成年人每天8 小时,中学生8~9 小时,小学生9~10 小时。当然,时间也要因人而异。

  ②晨起最好用冷水洗脸,以刺激皮肤和大脑,使之尽快适应春季的血液循环变化。

  ③加强体育锻炼。运动可改善人体的代谢过程,增强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春季应多运动,如登山、郊游、散步、打太极拳等。

  ④经常按摩太阳穴、晒晒太阳亦有益于解除春困。当出现困倦时,可以做适当的运动,给自己一定的刺激,这样能改变人体内在节奏,使大脑中枢神经迅速进入清醒状态,从而使困倦得以消除。

  4、防花粉过敏

  春天,桃红柳绿,百花盛开,过敏体质者踏青出游,极易受花粉困扰,对此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①远离过敏源: 过敏体质者尽量不要到植物园等花草树木繁茂的地方游玩,不要在植物开花播粉的季节外出踏青;居室内少放或不放花木;若对居所周围的树木花粉过敏,最好在这一时期内移居他处。

  ② 过敏体质者可预防性用药:在花粉期到来前数周,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预防过敏吸入剂。过敏发作期间,要脱离过敏环境,选用抗组胺药进行治疗。

  5、防旧病复发

  俗话说:“百草回芽,百病发作”,意指春天若患有宿疾者,要当心旧病复发。尤其在春分前后,慢性病患者最易复发。 “桃花疯”这是一句流传于我州城乡的谚语。